VOL 3600
新学期开始了,我们决定让9岁的阿斯女儿舒克继续homeschool(在家学习)。算下来,这已经是第3个学期了!
回想1年前,当时我和老公做出这个决定,原本只是权宜之计。那时孩子小学一年级升二年级,因为跨省搬家导致学籍衔接不顺,我们才临时选择了在家教育。
没想到,这种学习方式让我们越尝试越喜欢,不知不觉就坚持到了现在。
图文 | 舒克和妈妈
编辑 | Jarvis
做出这个决定,并非完全主动
在中国选择让孩子在家接受教育(homeschool)的家庭,我想多数最初都带着几分无奈。我们就是如此。
在我们家的观念里,一家人团聚比什么都重要。因此这些年无论是出国还是回 国,我们始终整整齐齐地在一起。然而当孩子到了入学年龄,这份对团聚的坚持却让“自由”成了奢侈品。
搬到长三角这座小城后,我首先尝试通过正规渠道为孩子联系学校。然而打遍周边公立学校的电话,不是无人接听,就是被告知必须按照户籍、积分等规定办理。
虽然可以通过单位解决孩子入学问题,但我就是想看看,在不依托任何关系的情况下,孩子能否正常入学。结果,呵呵。
结合多次观望,考虑到女儿具有阿斯伯格综合征特质,以及一年级时她被误解和排斥的经历,我对传统学校还是心有顾忌。既然如此,不如先在家自学,再慢慢寻找合适的学校。
然而没想到,homeschool竟意外开启了“真香”模式。
舒克和伙伴一起画画
我们所在的小区居住着不少外国家庭。舒克在家学习不到一个月,同层的澳洲邻居就注意到了这个情况。他们有个比舒克大一岁的男孩,在家学习已经一年了。
他们选择homeschool有两个原因:一是觉得周边教育资源一般,二是考虑到将来回国后不用面对那么大的学业压力。
更巧的是,后来我又遇到了2个年龄相仿,情况相似的孩子。她们来自非英语国家,中英文都只会一点点,因为语言障碍加上父母主张自由成长,所以选择了在家教育。
有趣的是,这几个孩子有个共同点——他们的父亲都是博士。这让我感受到,接触多元文化的人,似乎对教育方式的多样性也更容易接受。于是参照物和彼此交流感受的伙伴,我安心了不少。
接下来的时光里,孩子们每天有自完成学习计划的时段,也有组团出去运动、玩耍的时光。加上平时的兴趣班和周末的少年宫活动,小型社交圈已然形成,我突然觉得这种模式未尝不可。
这一年多啥感觉?超级爽
舒克属于谱系边缘,在放松的环境下情况非常稳定,所以我跟邻居们说了她的情况后,大家都表示看不出来,也没任何排斥的举动。
但在学校集体大环境,尤其是不能第一时间得到支持的情况下,她的情绪很容易波动。她在社交技巧上有所欠缺,行为和心理都还比较幼稚,所以难免会被个别同学取笑,而这种负面反馈,她能感受到,却不知该如何应对。而且这种负面情景带来的感受,会在她的记忆中持续很久。
举个例子,即便离开学校很久,她仍会不自觉地重现当时的情景,比如玩着玩偶时会突然念叨:
\"都怪你离开座位,给我们组扣分\";
\"我们组不想要你\";
\"你是全班最淘气的\"
这些话语背后,是她难以释怀的校园记忆。
还有次体能课让我印象深刻。那天,我提前到场旁观,目睹一个小女孩不断向教练告状,说舒克打她,还拒绝让舒克排在她后面。教练没多问就给舒 克调换了位置。
课后我耐心询问,舒克突然委屈地大哭:“是她先推我的!教练说上课不能说话,她却一直告状......我很守纪律,都 没有找教练......”
后来我跟教练协商,调取了监控,证实了舒克的说法。我能理解舒克的处理方式。在她单纯的认知里,“上课不能说话”就是必须遵 守的规则。我也知道小朋友间并无恶意,因为舒克体育本是弱项,容易拖队友后腿,所以大家想办法不跟她一组。
作为母亲,我不能强迫其他小孩子包容舒克,也不愿意让她心里留下太多的负面记忆,我很怕随便找个学校会给她再次带来伤害。因此在再次择校时格外谨慎。没想到,本计划过渡的居家学习反而带来了意外惊喜。
每周三的博物馆日
首先是环境。文化背景各异的邻居们彼此尊重、互相包容,加上孩子不多,人际关系简单,舒克 整个人都放松了下来。
在这种状态下,她的情绪管理和行为控 制都有了显著改善。从小团体开始,慢慢向兴趣班和少年宫的大团体过渡,她逐渐在集体生活中找到了舒适的感觉。
然后是时间。我们可以根据她的特点灵活安排日常内容,除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的学习,我们特别加强了运动训练和博物馆之行。
这一年里,她学会了拍球、跳绳、游泳和骑自行车——这些是在学校里想都不敢想的进步。
随着运动能力的提升,她的整体协调性和自控力也都明显增强。更重要的是,少了一些不必要的打卡作业,她实现了每晚9:30前入睡的目标。
再说说学习进度方面。舒克的发展极不均衡,我们也根据她的情况,选择了合适的教学内容。
目前她的语文与公立小学同步;
数学采用新加坡教材,进度稍缓但更注重理解;
英语已经能够自主阅读绘本;
科学课甚至接触到了高中物理、化学的基础知识。
对我来说,省去了路上接送时间,避免了繁琐的家校活动,减少了许多无谓的焦虑。当我精神不再紧绷,发现自己的效率也提高了不少。
这一年里,我不仅全程陪伴孩子成长,还坚持阅读、写作、运动,甚至开启了攻读在职硕士。
别轻易效仿,这是步险棋
舒克不是牛蛙,甚至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乖学生。因为阿斯伯格综合征和多动问题,她在学校被束缚较多,思想较为紧张,居家宽松的环境更有利于她探索,各项能力反而提升了不少。
但我并不认为这种模式适合所有的阿斯孩子,也不建议大家轻易效仿。我们能坚持下来,有不少天时地利人和。
首先,教育资源方面。朋友时不时为我们提供国外课堂进展,这让我能了解、整合国内外同龄孩子的学习状况,加上对舒克的足够了解,能够根据她的个性化需求灵活调整教学方案。
舒克自己制定学习计划
其次,社区环境是我们选择的另一大优势。我们现在居住的环境属于郊区,但规格比较高档,小区服务很好,邻里关系也格外融洽。
在这里,孩子可以自由活动:帮邻居跑腿送东西、去物业取快递,甚至能独立到楼下便利店购物——小家伙还无师自通地学会了赊账呢!
这样让我开始思考,社区融某种程度上是不是比校园融合更重要?因为孩子终究要长大,走出校园。校园外的集体环境,很少再有整体密集地和某一群体待在一起,遵守一些严格的规则的情况。
对于成年人来说,不管生活还是工作,很多时候都是相对独立或者三三两两地处理事情。以终为始,如果舒克在这样的环境下能够舒适独立的做事情,也不错呀!
再者,强大的支持系统是我们的坚实后盾。远在老家的父母始终给予全力支持,只要一个电话,我的老母亲就会立即订机票赶来帮忙。而且跟我要好的几个朋友在我疲惫时,也能够随时听我碎碎念,为我提供精神支持,甚至还会在每次回国时,给我带来同步教材。
可贵的是,我和先生三观高度契合。我俩虽然外表温顺,骨子里都带着不羁的灵魂。面对外界的质疑,我们总能一笑置之。
在教育分工上,我负责日常教学,先生则把握大方向,工作之余,先生也总是尽可能多地陪伴家人,有时甚至等我们入睡后继续加班处理工作。
至于大家一定关心的经济,我们不算富裕,但也衣食无忧,这样的生活状态让我们感到踏实而满足。
很多人问我:“会不会考虑让舒克重返校园?”
其实我们一直都在考虑这个问题。这学期开始,之前和舒克一起在家学习的小伙伴们,有的回国了,有的搬走了,她也开始主动提出想回到学校。
要知道,以前每次提到这个话题,她都是拒绝的。既然她现在有了这个意愿,我们自然开始为返校做准备。
比如,我们不断和她强调学校的规则及可能发生的事情和处理方式,并时不时模拟这些情况,看她的反应;
同时,增加了她在少年宫的课程量,这种兴趣班和学校之间的过渡模式,能够帮她提前做个准备;
此外,我们也在对比不同的学校,希望能找到氛围相对宽松的;
最后,即使入校,我们也计划循序渐进,先从半天开始适应……
当然,如果她融入得不顺利,我们也完全支持她随时回家。毕竟,让她在感到舒适的环境里学习和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文章版权归「大米和小米」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本号长期征集线索/稿件,一经采用,稿费从优。提供线索/投稿请联系:contents@dmhxm.com。
点击拨打大小米服务热线
有任何问题点击“阅读原文”咨询“AI顾问”——你的专属个性化AI督导,专业又懂你!
炒股配资正规平台,配资平台买卖股票,股票线上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