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上午,由昆明市民政局发起的“乡村著名行动”昆社公益行第一站在安宁市县街街道石庄村启动。此次活动旨在充分挖掘地名价值,加强对已形成的地名标志产品“滇秀石庄”进行宣传推介,并就协调推进地名工作与邮政、电商、农文旅等融合发展。启动仪式上,昆明市社会工作联合会与石庄村签署地名文化共建协议,力求让“石庄”这张地名名片走的更远。
地名是社会基本公共信息,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随着国家民政部“乡村著名行动”的深入开展,昆明市通过地名+社会组织汇聚社会力量,“乡村著名行动”+“昆社公益行”,让地名“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模式,积极促进城乡要素流动、释放乡村资源潜能,盘活乡村地名文化资源、传承弘扬中华优传统文化,让乡村地名更著名。
安宁市石庄村书记钱奕霖介绍,石庄村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淳朴的民俗风情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有着无穷的吸引力。石庄村有国家级保护文物、有1320年历史的王仁求碑,有传承了100年的滇剧。即是唐刺史的故里,又是国家非物质文物遗产的滇剧之村,2024年还荣获云南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展开剩余75%据介绍,昆明市浙江商会、昆明市重庆铜梁商会、昆明市社会工作联合会、昆明市赣州商会、昆明青基会、昆明市旅游品牌建设促进会、昆明市饭店行业协会、昆明市导游协会、昆明文化创意产业协会、昆明市青年志愿者协会、昆明老字号协会、安宁市社会组织培育服务中心等12家社会组织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昆明分行参与了此次活动,以参与地名文化共建,探访一个村庄“云南省滇剧之乡”、打卡一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王仁求碑、观赏一场滇剧为切入点,通过深挖“石庄”地名文化内涵,打造系列产业文化IP,探索出一条“地名文化赋能特色产业”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此次活动也是开启政校合作“著名之旅”的一种新模式。聚焦乡村“起名、用名、扬名、著名”,昆明市民政局联合云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开展“乡村著名行动”为主要内容的暑期“三下乡”同期启动。启动仪式上,云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共青团昆明市委相关负责人共同为“云财著名之旅志愿服务队”授旗。
昆明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和区划地名信息中心在石庄村开展了实地培训,讲解教授地名采集、命名的原则,通过“乡村著名行动”小程序的使用,充分发挥青年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创新活力,建立全国高校学子与昆明市的实践联系平台,促进人才、智力与地方发展需求的对接,探索青年服务地方发展的长效机制。实现“民政局指导+高校智力支持+乡村落地”的协同模式,引导学生运用专业知识服务地方需求,探索“大学生志愿服务+民政民生工程”新模式。
据了解,昆明市社会组织积极助力乡村振兴工作,31家云南省各级社会组织结对帮扶昆明市14个县(市、区),落地实施项目10个,投入资金(物资折抵)481万元,24556户受益;8家市级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落地实施项目17个,投入资金1.59亿元。昆明市慈善总会、昆明市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协会参与乡村振兴服务经验入选《云南省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服务案例选编》。
新闻链接
7月12日,安宁市县街街道雁塔村红梨文化节首次走出乡村,在昆明闻一多公园设立分会场。本次活动以“地名载乡情·红梨润春城”为主题,创新融合昆明市民政局发起的“乡村著名行动”,通过深挖“雁塔”地名文化内涵,打造红梨产业文化IP。
雁塔村,隶属安宁市县街街道,其名之谜藏于方志与族谱的字里行间。村委会下辖6个村民小组(即:上西元村小组、礼义村小组、雁塔村小组、山口村小组、云山村小组、双福村小组),梨园文化与各个地名文化息息相关。在红梨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雁塔村同步推进"花巷雁塔"文化品牌建设。每年举办"雁塔乡创大赛"吸引青年创业团队参赛,村委会还提供闲置物业和创业启动资金赋能青年创业者。目前,由云艺毕业生创办的"梨韵染坊"、返乡青年运营的"红梨书房"等业态已陆续落地,昔日的烤烟房变身手作工坊,闲置粮仓改造为乡村咖啡馆。这种"专业运营+青年创客+闲置盘活"的模式,让百年古村焕发出青春活力。
昆明市地名文化志愿服务队周小琳队长表示,以地名文化为纽带,串联山水记忆与人文情怀,经过地名+农产品推广,让“小地名”发挥大作用,全面提升特色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实现地名利农惠农。
来源:都市时报
全媒体记者:茹伟
编辑:汤维
审核:王海涛
二审:陈唯一
终审:付晓海
发布于:云南省炒股配资正规平台,配资平台买卖股票,股票线上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